最新快讯
女性尿液出现浑浊?当心是这些疾病引起的
2022-07-05
来源: cht
一般人都认为,尿液是人体排出的“垃圾”,其实不尽然,它也可谓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尿量大概是1500毫升左右,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的,不会有沉淀、浑浊的现象;而当患有感染或其他疾病时,尿液可出现白色颗粒或呈浑浊状。
如若尿量以及尿液颜色产生异常,那么可能预示着患有肾脏疾病,此时应及早入院就诊。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尿液浑浊呢?
1.排卵、妊娠
部分女性在排卵期会分泌大量宫颈黏液,可呈乳白色或奶油状,混入尿液可出现白色物质。
而妊娠期由于多种激素的变化,可导致阴道分泌物发生改变,当分泌物和尿液混合时可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色颗粒,属正常现象。
但妊娠期阴道分泌物发黑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瘙痒或灼痛时,可能出现感染,需引起重视。
另外,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妈妈尿量会有所减少、尿色比较浑浊,要警惕。
2.尿路感染
正常情况下,尿道对细菌是有防范作用的,但过度疲劳、感冒、卫生状况不佳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其他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高热等。
由于生理特点的关系,在女性和老年人之中的发病率特别高,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0倍,如果不及早治疗,很有可能会转为慢性,反反复复,治疗的难度也随之上升。
3.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主要是乳酸杆菌)减少,代之是厌氧菌群、加德纳菌等嗜血杆菌增加的临床症候群,可导致尿液浑浊、恶臭/腥臭和尿痛。
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得到全面的治疗。
4.酵母菌感染
健康女性中,10%~20%非孕妇及30%孕妇阴道中可能黏附有假丝酵母菌寄生,但数量极少,并不引起炎症反应;只有全身或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才会大量繁殖而致病,可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色颗粒,还会引起外阴红肿、瘙痒、尿痛、性交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性传播感染性疾病和细菌性阴道炎相似,所以,准确诊断很重要,这样才能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5.性传播感染
多数性传播感染都可引起尿液变化。
毛滴虫病、衣原体感染和淋病可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色颗粒或呈浑浊状。
如果确诊为这些疾病,女性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性伴侣也应该进行尿液或前列腺液检查,以便同时进行治疗,控制复发。
6.肾结石
当体内尿酸或草酸钙含量过高时可引发肾结石,小结石可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有白色颗粒。
肾结石还可引起腹痛和其他症状,如排尿困难、尿灼痛、尿液恶臭等。
饮水对于结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如果每天尿量超过2500毫升,形成肾结石的机会就大大降低,因此,大量饮水大大降低了肾结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