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低聚果糖,可改善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行为

低聚果糖,可改善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行为

2018-10-25  来源:保健时报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刘如石教授团队,近日在《中国微生物杂志》杂志发表论文指出, 低聚果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行为。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数据显示,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废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有5种属于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两极精神紊乱、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病,而抑郁症在世界10大疾病中发病率位居第4,全球发病率达5%,发病人数已达3.22亿,2005年至2015年患者数量增加了18.4%。

针对抑郁症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和韶山常佰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三年,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微生物顶尖杂志《中国微生物杂志》发表了论文——《低聚果糖对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低聚果糖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如石教授表示,那些活跃在肠道中的菌群,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很好理解。但你说菌群能够影响我们人类的情绪,估计你会不太相信。

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摄入蛋白质的量是显著增加了,但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有些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身上缺少足够的有益菌或者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这些优质蛋白就落入了有害菌嘴里,在它们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气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或者物质,从而引起神经异常,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受到了影响。

另一个例子,近些年科学家发现,体内缺乏维生素B12的人容易自杀。缺乏维生素B12会使人容易疲劳、记忆力衰退、导致抑郁。而维生素B12恰恰是一种我们不可能从外界食物中直接摄取,只能在肠道细菌的帮助下合成的营养素。这又是肠道细菌间接影响人类情绪的一个证据。

我们的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它们与我们身上调控情绪的化学物质有关。而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那些“情绪物质”的代谢。于是通过这种方式,细菌也就影响了我们的日常情绪。

回到实验本身,我们选用全球微生态健康产业领导者—量子高科“常佰通低聚果糖”产品,以及30只SPF级8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34.0 ~ 39.9g),随机分成3组,C组进行日常护理且饲喂正常饲料,S组每天随机给予应激源,喂正常饲料,SF组小鼠在接受慢性应激造模的同时,饲喂低聚果糖含量为1.2%的饲料。实验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构建小鼠抑郁模型,持续8周换不同的方式刺激小鼠,如同笼、禁食、禁水、生活环境潮湿等。通过测定小动物对糖水的喜爱程度、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来直观观察他们的情绪是好是坏,也进一步深层检测了与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密切相关脑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含量。结果发现S组小鼠糖水偏爱程度降低(图1),游泳不动时间增加(图2),而服食低聚果糖的SF组小鼠上面两个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同样,S组大脑皮层GR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但SF组小鼠GR水平恢复至了正常水平(图3)。

上述结果从不同深度都证明了每天服用一定量的低聚果糖可缓解抑郁,改善情绪。那低聚果糖是如何改善抑郁情绪的呢?

实验发现抑郁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趋势和我们人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趋势相一致,例如门水平上拟杆菌增加,厚壁菌减少(图4)。然而当补充低聚果糖后小鼠肠道菌群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发现罗伊氏乳杆菌(L. reuteri)在S组中显著减少,而SF组则恢复到正常水平(图5)。L. reuteri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益生菌,它能产生有机酸、罗氏菌素等抗菌分子抑制病原菌的定殖,能加强肠道屏障并且还能在宿主免疫系统中发挥益处。有研究显示L. reuteri可能在调节抑郁行为中担当重要角色。

抑郁小鼠的结肠微生物组成发生变化,大脑皮层GR表达降低,进一步揭示了低聚果糖可通过调节GR表达及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善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行为。

早期,关于益生元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是基于非测序技术进行,这可能不能全面地揭示益生元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此次研究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到了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赵建党  曾益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