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地形图
概述
1880年,placido发明了角膜计(又称placido盘)。1981年DoSS等将placido盘投影在角膜上的圆心映像环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有了地形图的雏型。1984年,klyce为计算机辅助分析角膜地形图设计了软件。1987年,Maguire采用计算机彩色编码技术将角膜不同曲率和屈光力用不同颜色表示,即分层设色法,暖色代表了强屈光力,冷色代表弱屈光力,使角膜地形图更加直观醒目。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角膜地形图技术已趋于成熟,从地形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测量结果也更加精确。近年来,博士伦公司研制的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其检查分析内容包括角膜地形图,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状态和角膜厚度情况,将角膜状态的分析研究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角膜地形图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placido盘投射系统系统可根据需要将许多同心圆环投射到角膜,并将每一圆环分割成多点,最多时可使之达到14000个点,使角膜表面形态得到精确的分析。而ORBSCAN-Ⅱ检查系统则增设了水平裂隙扫描装置,利用裂隙的光学界面对角膜后表面及角膜厚度进行分析。
2图像监视系统该系统对投射到角膜上的圆环图像进行实时观察、监测和调整,当角膜图像处于最佳状态时,才将图像储存起来,以供分析。
3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将储存的角膜图像先数字化后,再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机彩色编码技术将角膜不同曲率和屈光力总值,用各种不同颜色表示。冷色(深蓝、浅蓝)代表平坦的角膜部分(弱屈光力),以暖色(红、橙、黄)代表陡峭的角膜部分(强屈光力),中间色为绿色。上述色彩又被分为15个级阶,每个级阶代表一定的屈光度,从暖色到冷色,每个相邻级阶的屈光度差值是相等的。这些颜色相当于地形图中的分层设色法,其既有定量分析和定性诊断的功能。ORBSCAN-Ⅱ则将计算机的分析结果用四个不同的图像显示,分别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图、角膜地形图、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图及角膜厚度图。结果可在彩色打印机上打出,以供分析和保存。
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信息量大,一个典型的角膜地形图可包括14000个数据点,由圆筒型角膜照像机向角膜表面投射32个同心圆环,几乎覆盖整个角膜,其精确度为0~0.07D;精确度高不受角膜病变的影响,对上皮缺损、溃疡及瘢痕的角膜进行检查,仍能得到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数据;直观性强。对角膜不同屈光力,用不同颜色代表,暖色棕黄代表屈光力强部位,冷色(蓝绿)代表屈光力弱的部分,使地形图十分直观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