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医问药 > 按地区查询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简介

性质:公立医院

类型:综合医院

等级:三级甲等

省份:广东省

城市:广州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始建于1910年,前身为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附设公医院,2001年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黄埔院区和惠亚医院三个院区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中山一院现有在编职工4528人,开放病床2548张,年门、急诊量约460万人次。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如:如国内首例肾移植、断趾再植、连头婴分离手术及第三代试管婴儿诞生,国内首例、世界罕见胸腹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多器官移植的成功实施(被评为 2004 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国内首例年龄最小患者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全球首次发现lgA肾病新易感基因,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国内首例“设计婴儿”诞生等。据不完全统计,医院共填补了116项省级以上医疗技术空白,其中亚洲乃至国际首例、首创的技术项目16项,国内首例、首创的技术项目90项。这些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教书育人为本,临床教学领先。

中山一院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中山大学医学本科 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25个博士,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298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医学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和辅助循环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一院设有61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其中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消化内科、血液科、内分泌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骨科、手外科、妇科、产科、耳鼻咽喉科、器官移植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肿瘤科、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临床药学、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专科护理等28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广东之首、全国前三;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广东省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管外科科研中心和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

近年来,中山一院承担科研项目逐年增长,“863” 项目3项,“973”分题5项,国家自然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NSFC-广东省联合重点项目5项,卫生部行业公益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9项,教育部团队创新项目1项。“十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2项;获专利授权4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2012年刘小林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成功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每年发表论文、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2011年余学清教授主持的IgA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IF36.377)。主办和承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8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

近年来,中山一院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赞誉。2007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评比中,医院在广东省5家受检查医院中名列第一;在2007年开展的广东省直医疗卫生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医院被评定为“满意”医院;2008年医院被评为“2005年度~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分别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医院连续第6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目前,中山一院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医疗医资

医院现有在编职工4576人,开放病床2228张,年门、急诊量约420万人次。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如:如国内首例肾移植、断趾再植、连头婴分离手术及第三代试管婴儿诞生,国内首例、世界罕见胸腹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多器官移植的成功实施(被评为 2004 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等,这些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
   医院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医学本科 60 %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22个博士,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233人,国家级继续教育医学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和辅助循环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医院设有61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其中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广东省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管外科科研中心和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

医疗设备

先进设备:PET-CT;DR;3T MRI;64层CT机;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神经外科显微导航设备;TOSHIBA GCA7200D/I SPECT;螺旋CT机(日本东芝Xprees/SX);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日立7170型分析仪;美国雅培AXSYM免疫分析仪;电子超声内镜(EUS);新生儿胃镜(省内第一条);供应室;

特色专科

肾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卫生部肾脏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肾脏病诊断、疑难病会诊和慢性肾脏病防治中心;是《中华肾脏病杂志》的承办单位。肾内科现有正高 职称 13 人,副高职称 7 人,博士导 师 11 人。学术团队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学术团队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创新团队、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学术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等称号。 肾内科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 任兼职 教授 和客座 教授,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肾内科由肾病一区、肾病二区、肾病三区、血液透析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和肾脏病实验室组成。现有病床 120 张,血液透析机 60 台, CRRT 机 6 台, APD 机 2 台。每年诊治肾脏病住院患者近 3000 人, 年门诊量达 60,000 多人次, 肾穿刺活检 1000 多人次。腹膜透析中心现有持续性腹膜透析病人 670 多人,是国际上两个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居世界先进行列。此外,腹透中心还与珠三角的各大医院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世界腹膜透析多中心合作的典范。

本学科始终坚持以临床重大科学问题为中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重点探讨常见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综合防治作和预防工作。并结合中国肾脏病的实际情况,以 IgA 肾病、狼疮性肾炎、腹膜透析为优先研究领域;同时,积极开展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危险因素的社区干预,为预防慢性肾脏病和减少尿毒症的发生率为重要目标,并为政府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科学依据。

肾内科医生:陈崴、陈伟英、黄锋先、纪玉莲、李志坚

内分泌科:由全国著名内分泌学专家、时任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的周寿恺教授创建于 1957 年,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内分泌科之一,早在 80 年代中期,就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分泌病区,同时建立了设备完善、检验项目齐全的内分泌实验室。在内分泌老前辈黄葆筠、余斌杰教授及历届科主任梁奕铨、胡国亮、翁建平教授的领导下,内分泌科发展迅猛,是国内最早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1997 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内分泌专业临床药理基地, 2003 年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7 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内分泌科由内分泌病区、内分泌实验室、糖尿病中心及内分泌专科门诊组成。 现有正高职称 4 人(其中博导 3 人),副高职称 3 人,主治医师 3 人,住院医师 2 人,技术人员 3 人 。 内分泌病区现有编制床位 46 张,实际开放床位 56 张,周一至周五全天开设教授门诊和专科门诊。年门诊量六万多人次,年住院病人一千多人次,病人来自于广东省及华南、西南等多个省份和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我科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及肥胖症等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最早对新诊断 2 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延长了病人的无病缓解期,主要成果发表在 Diabetes Care 、中华医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我科也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曾发现及报道了全国首例 A 型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病例。在甲状腺疾病方面,是最早开展游离甲状腺激素、敏感 TSH 、 TRAb 等测定的实验室之一,也是最早开展甲亢动脉栓塞治疗的学科。在肾上腺疾病方面,二十余年前就全面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与泌尿外科紧密合作对各种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至今已治疗病例数千例。在下丘脑—垂体疾病的诊断、以及与脑外科合作对垂体瘤的诊治和随访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内分泌科医生:曹筱佩、李延兵、廖志红、肖海鹏、修玲玲

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心,是国家教育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卫生部消化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消化内镜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是卫计委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消化内科由消化专业病房、消化内镜中心、胃肠疾病诊断及动力中心组成。现有医生 2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 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8 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1人。

消化内科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在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NSAID 相关性胃肠粘膜病变及超声内镜诊治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诊疗专病中心,形成了多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参与的“一站式”诊疗模式;目前在本中心就诊来自全国各地患者达2000多人;同时,我们在国内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炎症性肠病临床流行病研究,组织全国多中心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研究,首先开展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治疗炎症性肠病,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水平。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胃肠动力中心有先进的设备,可进行多项胃肠动力检测,如食道 24 小时pH 检测、胃肠道压力检测仪、食道多通道pH- 阻抗测量仪、高清晰度食管肛门压力监测系统等,开展胃食管反流病规范化诊治与患者健康教育,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并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消化内科医生:陈旻湖、何瑶、林金坤、刘思纯、任明、曾志荣、钟碧慧

神经科:创建于1954年;197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高级医师进修基地;1975年始主办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年和1986年分别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至今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至今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通过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2011年,学科实验室通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审。

近5年期间,本学科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及各级科研项目,成功立项81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五年期间共发表论文387篇,其中SCI论文110篇,SCI论文逐年增加,并有望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突破。近25年来主编出版了《临床神经病学》、《脑卒中》、《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学》等专著;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目前我国神经病学界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本学科一直是我国南方神经系统疑难病和少见病的诊治和转诊中心,在东南亚一带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本学科拥有病床180多张,建有神经一科、神经二科(脑血管专科)、神经功能科、神经ICU、神经三科(黄埔院区)和神经五科(东山院区),每年出院人次数千人。神经一科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神经二科设立了二级监护病房,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平台;神经功能科通过进行脑、脑血管等功能监测协助明确疾病诊断及病因,主要监测手段包括TCD微栓子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睡眠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和各种神经功能量表评估等;神经ICU开展了脑功能监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神经功能监测的内容,为提高神经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效手段。平均门诊病人超过20万人次/年,分别设有脑血管病、遗传病、肌肉病、癫痫、痴呆、帕金森、神经心理及头痛眩晕等专科门诊,能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疾病的急救。学科建立了良好的疑难病的诊治和会诊机制,有多学科良好的协作平台,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参与并完成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组织了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神经科医生:陈玲、方燕南、丰岩清、洪华、黄海威、李玲

普外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64年普通外科率先分设胃肠、肝胆和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是国内普外科最早分设专业的单位之一。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点单位,1986年成为博士点单位,199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1999年成为广东省“十一五”医学重点专科,2001年加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复审。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为国家级先进教学团队。2006年成为卫生部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0年成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普通外科医师培养基地(国内三个培训基地之一)。2011年成为广东省普通外科质量控制中心,2012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在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梁力建教授、何晓顺教授、何裕隆教授和普通外科主任汪谦教授的领导下,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快地发展,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型的普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培训的重要基地,有多个临床或科研项目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在国内外尤其是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享有较高的声誉。 

目前,普通外科共有369张病床,设有胃肠胰外科(含微创外科)、血管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肝移植科、外科重症监护等6个专科和普通外科实验室。拥有广东省器官移植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实验基地。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器官移植中心、肝癌研究中心、胃癌诊治研究中心、胃肠间质瘤诊治中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和疝诊治中心,并已建立华南地区最大的消化系肿瘤组织库。普通外科医师共109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主治医师、讲师30人,医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88人(80.7%)。共有22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及其各学组任职。综合医教研总体实力位于国内前列,已成为国内先进、华南领先的普外科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中心。

普通外科以常见肿瘤(包括胃肠胰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肝胆肿瘤)诊治为重点方向;继续开展腹部器官移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重点加强血管外科疾病诊治,积极开展血管腔内治疗,建立华南地区血管外科中心;建立以普通外科疾病为中心的学科联合体,规范诊疗常规;深入开展各种新技术进行普外科疾病诊治。近3年,普外各亚专科临床技术创新共计90多项。普通外科年均门诊人次113090人,年均出院人数8800人,年均手术量6750例,平均住院日12.3天。肝脏外科在肝癌综合治疗、肝移植等数量和疗效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胆胰外科在胰腺癌、胰腺炎、胆管结石、肿瘤等病例数、治疗效果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胃肠外科在胃肠恶性肿瘤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血管外科在大血管腔内治疗例数、效果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甲状旁腺移植、乳腺恶性肿瘤保乳等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科技奖。

普外科医生:蔡世荣、陈创奇、常光其、胡作军、何 强、匡铭、赖佳明

耳鼻咽喉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卫生厅重点专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全国耳鼻咽喉科内镜培训基地、全国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2007年获得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现分设耳专科、鼻专科、咽喉专科以及变态反应专科等4个三级学科,3个独立病区编制床位共120张。2012 年的日均门诊量约 580 人次,住院人次 3598 人,手术次数 5180 例。目前有医护工作人员96人,其中医生32人、研究人员2人(正高13人,副高8人)。设立17个教授门诊及耳专科、鼻专科(包括变态反应专科)、咽喉专科(包括嗓音专科)、头颈肿瘤专科等专科门诊。本专科现已打造成为我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强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完备的耳鼻咽喉科医教研中心,国内一流研究型临床专科的基础已经基本奠定.

各专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全面诊治耳鼻咽喉学科各种常见病以及危、急、重病例,尤其下列方面,在国内、甚至海内外都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色:功能性内镜鼻窦微创手术(完成病例数继续保持国内首位,到2012年为止达15000台)、鼻腔泪囊开发术、经鼻内镜眼眶肿物切除术(国际首创)、侧颅底岩尖部肿物切除术(国际首创)、中颅底鞍区肿物切除术(包括垂体瘤切除术)、复杂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复杂额窦开放术(改良Lothrop术式)、鼓室成形及听力重建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听神经瘤切除术、聋哑人语言康复、复发鼻咽癌内镜下切除术、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儿童气道异物取出术(国际首创)、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及喉水平中段切除术式(国际首创),咽喉肿瘤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修复与发音功能重建术、支撑喉显微CO2激光微创手术,儿童与成人鼾症手术、过敏原监测与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等。

耳鼻咽喉科医生:柴丽萍、陈冬、陈合新、陈锡辉、姜鸿彦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邮编:510080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87332200(总机),87330808(门诊咨询)8506

地理坐标


  
市内线路查询

  

行车路线

` 1. 中山医站:1 16 18 22 40 45 102 107 108 112 183 192 221 222 223 227 243 299 501 502 517 535 541 542 546 548 551 夜1 夜2 夜9 夜27 夜36 夜39 夜40  2. 地 铁: 可乘1号线在东山口站C出口出站,再往西边方向步行约5分钟即到,或在烈士陵园站C出口出站,再往东边方向步行约3分钟即到  3. 广州火车总站、省汽车总站、留花车站及市汽车站到我院最优路线是:地铁2号线到公园前站转1号线到烈士陵园站,C出口出站东行200米即到  4. 广州火车东站:45 183  5. 航空路线1:新白云机场下飞机,可搭乘机场快线2号线(机场-广运楼)至花园酒店下,再搭出租车到中山一院  航空路线1:新白云机场下飞机,可搭乘机场快线5号线(机场-全球通大酒店)至东方宾馆下, 再转地铁2号线到公园前转1号线到烈士陵园站,C出口出站东行200米即到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23-12-2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特色科室
相关医生
    李洁

    姓名:李洁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王维平

    姓名:王维平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梅卓贤

    姓名:梅卓贤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胡瑞德

    姓名:胡瑞德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周灿权

    姓名:周灿权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林汉良

    姓名:林汉良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杜敏联

    姓名:杜敏联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熊敏

    姓名:熊敏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庄思齐

    姓名:庄思齐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薛玲

    姓名:薛玲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