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简介
中文简称:阜外医院
性质:公立医院
类型:专科医院
等级:三级甲等
省份:北京市
城市:西城区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881m2,现实际建筑面积70716m2,租赁建筑面积20000m2。现有职工2551人,设有内科、外科、影像3个临床管委会,14个心血管病临床诊疗中心,8个科研机构,23个行政党群处室,37个病房,19个手术间,2个一站式复合手术室,11个介入导管室,11个ICU,实际开放床位967张。医院配备了血管造影机、64排螺旋CT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
医院是世界最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和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国家级临床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2011年,门急诊量49余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近4.2万人次,心血管外科手术量10107例,冠脉介入治疗10649例,双双突破万例,成为世界仅有的手术量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脏病中心。医院还以单纯性冠脉搭桥死亡率连续6年保持在1%以下、畸形程度超过法四的复杂先心病死亡率保持在2%左右、心脏移植生存率5年达 87.6%、PCI手术指标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等一系列技术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首位。在2010年度北京地区18所三甲医院评比中,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和急性心力衰竭三种疾病死亡率最低、一个月内再住院率最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搭桥两种手术质量与费用之比最优,显示出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2010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中,医院获得最佳专科排行榜心血管病专科第一名和胸心外科专科第一名。
医疗医资
医院设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中心。
冠心病中心目前是国际大型、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冠状动脉及冠心病研究与诊疗的临床机构,开展了国内首两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等新技术,现已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一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经桡动脉PCI(TRI)治疗中心。心律失常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心脏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和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的中心,开展了带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球首款“可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起搏器植入术、房颤个体化步进式消融术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大型心律失常研究和临床医疗机构。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的外周血管病介入中心。肺血管病中心在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右心功能等各种肺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成人外科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以外科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开展了国内外众多的心脏手术“第一”,如全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CABG、胸腔镜辅助下CABG、杂交技术等一系列新术式,大大提升了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外科治疗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年均40余例,是我国单中心年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院,患者中长期存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儿外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开展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右室双出口、复杂先心病 “无异体血输注” 心内直视手术、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半心室矫治术、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位替换术(ROSS II手术)、双向Glenn术等各种手术,婴幼儿复杂畸形手术比例、成功率、手术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DRT手术)、Hybrid技术等最新手术技术和术式应用的成功率均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血管外科中心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以及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站式复合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球扩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病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还一直承担大量国家干部保健和外宾就诊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赞扬。
医疗设备
临床检验中心:现有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0台,包括国际先进的OLYMPUS AU 5421型、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DXC 800型、DXC 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CCESS 2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MMAGE 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CX3型电解质分析仪、日立HITACHI 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STA型、Trinity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丹麦雷度ABL 800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奥地利非可替公司SRS100-II型全自动100孔血沉分析仪、戴安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日本希斯美康SYSMEX XT-2100、XT-18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日本希斯美康SYSMEX UF-1000i、UF-5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美国BD公司BACTEC 9240型全自动血培养监测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型细菌鉴定与药敏自动分析仪、Roche 公司Cobas e 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
介入导管室:拥有大型血管造影机12台,包括西门子AIXIOM Artis dBC一台、AIXIOM Artis zee floor两台、AIXIOM Artis zee两台、飞利浦Xper FD10三台、FD20/10一台、FD20一台、GE INNOVO2100一台、岛津Safire Plus一台。血管内超声机(IVUS)三台,光学干涉血管内成像系统(OCT)两台,血流储备分数检测仪(FFR)等一系列世界最先进心血管介入仪器设备。
核医学科:装备有一批精良的设备。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两台,符合线路断层显像仪也于1999年投入临床使用,可以同时评价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科:现有彩色超声诊断仪33台,21个检查室。可满足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术中超声、床旁和急诊超声、血管、腹部以及特殊检查等需要。
放射科:承担X线平片摄影,每年4台DR机完成近16万张;3台CT机扫描3万例次;1台核磁共振机检查2700例次;2台心血管造影机完成冠状动脉及其他心血管造影2000多例次,先心病介入1000余例。
急重症中心: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心电监护设备,高级电除颤仪及呼吸机。
心力衰竭中心:设置了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心力衰竭监护病房,每年诊治各种危重心力衰竭患者逾千人,挽救了无数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
体外循环科:建科以来先后开发出氧合血灌注装置、鼓泡式氧合器、膜肺、氧饱和度仪、平面气泡报警仪定新产品,正式开发洗血球机、肝素化涂抹管道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得到较好的应用。先后添置了成套设备,如血流流变学仪器、血小板粘附仪、血小板聚集仪、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膜片钳等。
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拥有设备如高频呼吸机、新生儿暖箱、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治疗仪、多导联脑电图仪等,形成以心肺功能支持为主,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平台。
特色专科
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是阜外医院外科系统最大的诊疗中心。其服务的专业范围为6岁以上的所有心脏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肌病、心脏外伤、心律失常以及各种重症晚期心脏病。技术力量雄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晓东教授任首席专家。全国知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胡盛寿教授亲自指导并参与中心的医教研工作。中心主任由许建屏教授担任,宋云虎、孙寒松、王巍教授任副主任。中心现有正副主任医师二十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是国家心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点,拥有心脏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和器官移植研究室。每年承担大量国家省部级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在心、肺移植,人工心脏瓣膜,组织工程,心肌细胞移植,人工心脏等方面开展着国内领先的研究工作。
专家:胡盛寿,许建屏,宋云虎、孙寒松、王巍
小儿外科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57年开展全国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由小儿内科、小儿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及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组成的全国最大的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目前我中心有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7人,副教授10余人;年手术量为3000余例,总体死亡率1%。其中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手术成功率基本达到100% ,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成功率到 97%,体重小于5Kg的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达到95%以上。均处于国内第一和世界领先。我中心治疗病种涉及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以及重症复杂病种法鲁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中断,单心室,左心发育不良等。其中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所采用的解剖根治术式: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突破了传统手术无法解剖根治的禁区,达到了真正意义的根治,受到世界心外科同行的认可及好评等。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杂交技术(Hybrid技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开创了中国治疗先心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包括小儿外科二病房、六病房、十六病房,现开放病床位 160余张。各病房均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属陪床及温馨病房。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拥有设备如高频呼吸机、新生儿暖箱、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治疗仪、多导联脑电图仪等,形成以心肺功能支持为主,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平台。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上高素质的人才、高超的手术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效保证了小儿中心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而精确的进行,从而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治疗。
小儿中心在重视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科研工作的研究,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心血管会议发言及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复杂先心病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了2期大动脉转位,1期法鲁氏四联症,1期右室双出口的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培训及研讨会,将我们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使全国的医生受益,更多的患儿受益。
血管外科中心:
阜外医院大血管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心脏外科中具有显著专业特色及学科影响力的中心之一。从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外科手术至今历经几代人在主动脉疾患外科治疗方面的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阜外大血管中心已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年轻的技术骨干,阜外大血管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现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谦。目前我中心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若干名,具有博士学历者约占90%。我中心普通病房床位43张,拥有独立的术后恢复室(床位9张),年手术量为1300余例,其中心脏手术800余例,主动脉手术500余例,主动脉介入手术200余例,死亡率小于1.5%。可进行各种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它心血管病手术,尤其是主动脉外科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方面,我们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原有被普遍接受的各种诊疗技术,同时也应用了许多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非常关键的临床新技术,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轻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2009年最新开展的大血管杂交手术技术在危重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通过血管外科中心各级医护人员以及麻醉、体外循环科室的共同努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动脉手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手术的成功率已接近世界水平。
麻醉科:阜外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建立麻醉科最早的医院之一。尚德延教授为第一任麻醉科主任,从那时起麻醉科就承担胸部及心血管外科的麻醉和体外循环两方面的临床工作,同时建立了麻醉学研究室,包括动物实验室和化验室,有专职人员编制。麻醉科同时有研究室建制,在当时是相当先进,国内领先的。1958年后阜外医院逐渐形成心脏血管专科医院,随着心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麻醉专业及体外循环专业也相应发展。80年代后国门开放,加快了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1983年麻醉科人员相对形成了麻醉专业及体外循环专业队伍。1988年后心血管手术量大幅度上升,手术量增加到每天12-13台。1994年7月体外循环专业独立,麻醉科分成两个科室,即麻醉科和体外循环科。
麻醉科现有人员61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生11人。现任主任李立环,副主任陈雷、刘明政、王伟鹏、晏馥霞。2010年麻醉科完成阜外医院本部手术室内麻醉9384例,其中心脏移植麻醉60例,手术室外麻醉1200余例,无与麻醉相关的死亡及严重的恶性事件。2011年本部手术室内麻醉为10107例,其中3岁以下小儿心脏麻醉3000余例,心脏移植麻醉52例,心脏移植病例无住院死亡。麻醉科并参与院内急症抢救和术后ICU的大量工作。
麻醉科承担了来自国家、北京市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大量的科研任务。2010年麻醉科发表SCI论著8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或核心期刊杂志论著30余篇。并和外科一起获国家科技奖贰等奖一项,教育部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
麻醉科于2011年完成了牵头的国家I类新药心肌肽IV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历经10年,从II期开始,25家医疗中心参加,前后入选受试者近5000例。为减少后抑肽酶时代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出血量和血制品的输入量,麻醉科发起了由32家医疗中心参加的“氨甲环酸减少心血管手术出血量和血制品输入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的第一部分已经完成,显示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麻醉科从1995年起开始举办“全国心血管麻醉和围术期处理研讨会”,每年1次。2002年倡导发起“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从2005年开始,已分别在北京、杭州、台北、香港和新加坡举办了七届。2010年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成功的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心胸、血管麻醉会议(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SCA),参会代表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人数3300余人,国际评价是SCA历史上最成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学术会议。
体外循环科: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现有人员37名。现任主任龙村,副主任黑飞龙、刘晋萍、吉冰洋。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12名,体外循环科"以生命第一"为主导精神。全科同志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地投入临床工作,每年完成体外循环手术近8000例。除开展一般性的体外循环外,还开展新生儿体外循环、血浆置换术、脑逆行灌注、深低温停循环、上下分流灌注、血液回收,含血停跳液灌注、离心泵的普及工作、体外循环膜肺支持治疗、改良性超滤、心脏辅助等先进技术。一些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大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内管理以质量为中心,经济为杠杠,以制度为准绳。以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为分配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全科上下共同努力,民主集中,求大同,存小异,形成一种在思想上宽松和谐、工作上紧张严肃的工作环境。
科研上以开发型科研带动应用型科研为主导思想。建科以来先后开发出氧合血灌注装置、鼓泡式氧合器、膜肺、氧饱和度仪、平面气泡报警仪定新产品,正式开发洗血球机、肝素化涂抹管道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得到较好的应用。科室先后添置了成套设备,如血流流变学仪器、血小板粘附仪、血小板聚集仪、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膜片钳等。进行了血流流变学实验研究。目前每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约15篇,SCI文章10余篇。今后科研重点是应用型和基础型科研,计划3~5年内进行国际先进课题研究。目前从事的科研主要有心脏手术中未成熟和老年心肌保护、体外循环的血液和神经保护。在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体外循环、高龄患者体外循环技术和ECMO。加强体外循环中血液保护,争取小体重患者不输血,加强体外循环的监测,提高灌注质量。目前科主要承担国家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院所课题9项。
冠心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创立于1978年,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陶寿淇、陈在嘉和徐义枢教授分别担任前三任室主任,现任主任为杨跃进教授。冠心病研究室是集科研、临床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室,2003年更名为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8名,其中1名工程院院士,副主任医师8名,本中心培养的主治医师7名,在院就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生11名。冠心病研究室近2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从国家七五开始,八五、九五到十五攻关项目,目前还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卫生部等8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国家级以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14项。冠心病研究室主管冠心病监护病房和2个冠心病普通病房总共90张床位的临床医疗工作,每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5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0多例,还主管全内科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自1987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累积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2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3万多例),去年全年完成2555例,今年前5个月已超过1500例,预计全年将超过3000例,在数量上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医院,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并进入国际特大中心行列。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看一些重要的临床疗效指标,例如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明显低于国际报道,介入治疗的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诊治中心多年来重视国际交流,已组织了十届国际介入治疗大会,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的介入治疗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同时本中心先后获得向新加坡介入大会,欧洲PCR介入大会,日本CCT介入大会以及韩国介入大会转播手术的殊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治疗领域的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
心律失常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的前身是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它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在过去的20余年中,研究室在历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方面我国多项记录。目前以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千例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
电生理研究室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心电图室,现任主任张澍,副主任华伟,该室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为国内最大系列。1973年用自制的前极放大器经导管第一次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各种新型起搏器均在国内首次应用。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坚持始终以最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上万例对药物无效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
高血压中心:高血压诊疗中心由本院高血压研究室于2003年更名,现包括研究部门和病房两部分,有教授、副教授10名。现任常务副主任蒋雄京。
高血压诊疗中心目前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齐全,国内权威性专业组之一。在临床方面,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性高血压等疾病。高血压中心有完善的检查手段对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进行诊断并指导治疗。刘力生教授在1964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郑德裕教授在大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在国际上做了最大的一组报道(530例)。近年来周围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开展了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诊断、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参与组织全国的专家编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我国高血压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科学的进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指导全国高血压的医疗实践。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实用本在我中心多位专家的参与下,已向全国推出。
在科研方面,在刘力生教授领导下,心血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有八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级和医科院校奖,其中“第一项中国心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动脉炎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少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高血压的治疗研究(FEVER研究)为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收录的唯一的中国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其主要结果在2005年欧洲高血压年会大会报告。参加多项国际协作课题。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卒中后防止再发生研究(PROGRESS)”、“急性心急梗塞危险因素研究”(INTER-HEART)已经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研究之二”(CCS-2),入选40000余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结果已在2005年美国心脏年会大会报告。其他进行的科研包括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遗传的关联性研究、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与遗传的关系、脉搏波与动脉壁弹性的关系、大动脉炎的遗传研究等方面。
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工作主要有惠汝太教授在基层社区组织大规模临床实验,入选患者6000例,观察多种小剂量复方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以期找出适合我国广大高血压人群应用的廉价、有效、广覆盖的药物组合。
我中心今年来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已经完成了多例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开展了高血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
中心将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对诊断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诊疗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专业会议,中心也自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每年一届的“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讨会”及“中日高血压学术研讨会”、“全国高血压学术研讨会”。每年都有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国际会议交流。
临床药理中心:的前身为临床药理研究室。1983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被批准成为卫生部首批临床药理基地之际,在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陶寿淇教授的倡导下,成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担药物临床研究的实体单位--临床药理研究室。在第一任主任陶萍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搭建了我院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的工作的基本框架。
1998年后,完善了I期、II期临床研究的病房条件;建立和完善了药理实验室;开展了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同时在以往的I、II、II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上市后的心血管药物进行安全/有效性的再评价(IV期);在实践中,已拥有一支药品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临床、药理、药物分析和医学统计等专业人员,已形成较完整的一体化工作系统。
2001年12月,在原临床药理研究室基础上,通过了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专家组审评,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工作与努力,为我国药品市场增添了逾百种心血管药物,并阻止了数种不合格药品的上市。工作质量和成绩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业内人士的肯定。临床药理研究室曾获医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九五”攻关(1035工程)重点课题奖,参加科技部成果展;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目前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7名;已发表临床药理专业文章逾百篇。
为符合医院的统一改革要求,2003年将原临床药理研究室改称为“临床药理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贾友宏。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100037
联系电话
010-88398700
地理坐标
行车路线
机场:机场快轨,机场巴士或其它公共交通工具换乘地铁或市内公交。
火车站:(1)北京站出发,乘地铁2号线或乘公交103路在阜成门下车,步行至医院;(2)北京西站出发,乘65路在展览路下车,步行至医院;(3)北京南站出发,乘坐地铁4号线,宣武门站换乘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下车。
地铁: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下车步行至医院。
公交:乘坐公交319路在展览路、387路在阜成门北、823路在阜成门下车,步行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