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什么是罕见病?2000万患者需要关注 | 康养科普

什么是罕见病?2000万患者需要关注 | 康养科普

2024-03-01 

“熊猫宝宝”(戈谢病)、“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这一个个看似可爱的名字背后,却是很多罕见病患者的痛。今年2月29日是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让我们一起关注罕见病,为爱转发。

01 什么是罕见病?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和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目前全球已经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并以每年250种至280种的速度递增。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超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2009年2月28日,国际组织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今年是17个国际罕见病日。

02 罕见病有哪些?

罕见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疾病,通常会危及生命。

1)白化病

又称“月亮孩子”,皮肤、头发等体毛呈白色或黄白色

2)血友病

凝血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出血,靠自身机能无法止血

3)法布雷病

首发症状是四肢剧烈疼痛,此外,肾、心脏、脑等器官发生病变

4)戈谢病

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肝脾肿大,皮肤鱼鳞样病变等

5)大瘪性表皮松解症

又称为“蝴蝶宝宝”,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出现水疤及血疤、糜烂

6)庞贝病

严重肌肉无力,舌头、心脏等肥大,无法达到发育标准

注:除此之外,还有成骨不全症(瓷娃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等……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确定罕见病大约7000种。因篇幅有限,这里仅能介绍其中几种疾病,实属“冰山一角”。

03 罕见病病因

罕见病病因约80%为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或缺陷;约20%为其他原因,包括感染或过敏性反应、机体退化或增生。一旦配偶双方存在相同缺陷基因,下一代就有可能患罕见病。

大部分罕见疾病至今仍然无法明确发病机制,无法及时做出诊断,无法给予有效治疗。

04 罕见病治疗有多难?

1)诊断难

罕见病与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型重叠程度大,早期诊断困难,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

我国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长为1-3年。

2)治疗难

目前,全球大约只有5%至10%的已知罕见病有药可治;

列入中国罕见病目录的121个病种中,47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治疗药物,国内有明确治疗药物的仅36种。

3)费用高

多数罕见病检测方法复杂,设备试剂昂贵,治疗费用每年数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

因此,注重预防是应对罕见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患罕见病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05 罕见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婚前或孕前进行携带者筛查。

二级预防:指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预防罕见病患儿出生。

三级预防:做新生儿筛查,在孩子发病之前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比如某些罕见病在发病之前药物控制效果非常好,孩子很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健康成长。

06 关爱罕见病,从了解开始

由于罕见病本身的特点,往往难以获得适应病情需求的医疗信息和服务,从政府到社会,多方力量伸出援手,力图破解在疾病诊疗、药物可及和支付保障等方面的难题:

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121种第一批罕见病名单。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2019年3月,我国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给予增值税优惠。

2020年7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防治罕见病的创新药等纳入优先审批程序,临床急需、国外已上市的罕见病药70日内审结。

2021年12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新增7种罕见病用药。

2021年12月,中国罕见病大会召开,已有40余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涉及25种疾病。

2022年1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北京成立罕见病专项公益基金

......

而作为个人,则可以通过医疗支持、志愿活动、参与宣传等方式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帮助。

罕见病罕见,但爱不应罕见!社会各界应关注并接纳罕见病患者,给予尊重和爱护,为罕见病人成长营造宽松宽容的氛围和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