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什么是“荔枝病”?吃荔枝要注意这些!

什么是“荔枝病”?吃荔枝要注意这些!

2022-10-31  来源:

cht

天气炎热,冰冰凉凉的冰镇荔枝必然是这个时节不可错过的美味。可此等美味不可多食,有关于“荔枝病”的消息接踵而来。

那么,什么是“荔枝病”?吃荔枝要注意些什么?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即荔枝中毒,多发于空腹摄入大量未成熟荔枝的儿童,死亡率较高。

发病及程度与未成熟荔枝摄入量、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伴随摄入状况(摄入越少,越易发病,病情越重)、儿童年龄等有关。

未成熟荔枝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降血糖素A,进入人体后转变为高毒性的2-亚甲基环丙烷乙酰辅酶A,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体内葡萄糖和酮体生成受阻。当体内糖原储备耗竭后,大脑可利用的两种能量物质葡萄糖和酮体全面发生缺乏,就可引起低血糖性脑病,即荔枝中毒。

 

食用荔枝后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患者常在清晨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头晕、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肢冷、心悸、腹痛、腹泻;

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抽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吃荔枝要注意些什么?

虽然荔枝与“荔枝病”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不能吃荔枝了,只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可空腹吃

荔枝中含有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和次甘氨酸A 两种降糖物质,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本就不高,本身有低血糖的人更加不建议食用。空腹吃荔枝,不仅会增加“荔枝病”的发病风险,还会诱发反酸、烧心等问题,给血糖和消化系统都会造成威胁。

②建议适量食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单日摄入水果200~350克,这个量建议大家用3种以上的水果来满足,力求食物多样搭配,满足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对于荔枝而言,每天摄入的量建议不超过10颗。而且荔枝吃得太多也会引起上火,所以,即便可以实现“荔枝自由”,也要注意控制荔枝摄入量。

③不吃未成熟的荔枝

未成熟的荔枝中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和次甘氨酸A 含量更高,所以在挑选荔枝的时候要选择已经熟透的。

④特殊人群要留神

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痛风、消化系统疾病等问题的特殊人群,需根据医嘱和个人的身体状况进食荔枝,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时间,别因为贪恋美食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