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多样,切莫忽视!
2022-09-16
来源: cht
多数儿童都经受过腹痛的折磨。饮食不洁引起肚子痛,是小儿常见的健康问题。
不过,不是所有的肚子痛都是饮食不洁引起的,还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导致的。
01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多发。
腹痛多发生于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泻频繁,便有脓血、黏胨或黏液,伴里急后重以及畏寒、高热、惊厥、呕吐、肛门坠胀等症状。左下腹有压痛,大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
若患儿体温在40 ℃以上,出现惊厥、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表现,有时反而没有频繁腹泻时,则往往是更严重的中毒性痢疾,要特别提高警惕。
02
出血性小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夏秋季节、农村小儿多见。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系一种变态反应,或与感染等有关。
起病急骤,常以急性腹痛或同时伴有便血为主。腹痛多为持续性剧痛、或有阵发性加剧,部位多数在脐周,腹痛较轻者按压可稍缓解,严重者则绞痛拒按。
大便呈棕褐色,或似赤豆汤状、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便血常于腹痛当天或第二天出现。
半数儿童伴有发热,呕吐与腹泻,腹胀常在病后2~5 日最明显。
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虚汗、面色苍白、血压低下(甚至测不到)等表现。
03
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7 岁以下儿童。常在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典型症状为腹痛、发热、呕吐,有时发生腹泻或便秘。因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刺激周围腹膜而产生痉挛性间歇发作的腹痛。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右下腹最常见,少数病例可摸到淋巴结。发病缓慢,白细胞可增加。
04
肠道蛔虫病
患儿可反复出现腹痛,但腹痛多不严重,部位以脐周多见。常伴有食欲不振,或食欲虽好而又营养不良。此外,还常有睡眠不安、体重下降、磨牙等症状。
面部还常有虫斑、巩膜出现蓝点等。个别患儿可诱发蛔虫性肠梗阻。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
05
肠套叠
肠套叠常见于2岁内的幼儿,尤以4~10个月的幼儿多见。
肠套叠所致的肚子痛常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腹痛哭闹,一阵阵哭闹很难哄得住,疼痛阵发主要跟肠子蠕动的特点有关。
当蠕动波及套叠部位时,疼痛才会发生。所以,肠套叠发生时,玩得正起劲的宝宝会突然哭得很厉害。持续一会后,孩子又像平时一样玩。间隔一段时间后,腹痛又开始了,如此反复发作。疼痛时,患儿还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哭闹,双腿不由自主地向腹部屈曲。
06
肠绞痛
多发于3~4 个月以下婴儿。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剧烈啼哭,典型者入夜(下午6~8 时)开始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啼哭时面颊发红,口唇苍白,腹部紧张,两下肢蜷曲,脚冷,两手握拳。有时伴有吸吮和寻食动作。哭闹数分钟乏力后入睡,但时间不久又会再次发作,如此反复可持续3~4 个小时,次日一切正常。
一般认为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以及中枢神经不完全成熟等因素有关。出生3~4 个月以后多会自行消失。
07
肠梗阻
肠梗阻的典型表现有痛、吐、胀、闭四大症状。儿童肠梗阻最多由于蛔虫团堵塞,或因肠曲间粘连、肠管沿肠系膜扭转等引发机械性肠梗阻。
腹痛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呕吐。先吐出食物,继而会吐出胆汁、蛔虫甚至粪便。腹胀在早期不明显。最初一二天可能有少量粪便,以后既不排便也不放屁。腹部可扪及索条状腊肠样包块,肠粘连者可见肠型。
08
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4~12 岁儿童。腹痛开始多在脐周或上腹部,约6~12 小时左右转至右下腹。
腹痛发生后常持续不缓解,疼痛性质为钝痛,并间以较剧烈的阵痛,甚至走路也站不直。还常伴有发热、四肢无力、脉速、呼吸加快、呕吐等全身症状。
小儿出现腹痛,往往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报警信号,决不能疏忽大意。延误诊治常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