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抑郁应受关注
2016-01-14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中国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致病、致死和致残的五大原因之一。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焦虑、恐惧、忧郁等这些发生在大人身上的心理问题也经常在孩子们身上看到,很多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
针对此现象,笔者采访了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精神疾病专家许海丽主任,许主任拥有精神科临床诊疗经验30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对精神疾病中的疑难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治,尤其擅长精神分裂、双向情感障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青少年抑郁症易被家长忽视
许海丽主任说,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对于青少年而言,中国学校教育的陈旧体制也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健康”。有做不完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学生很少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结果是,很多学生出现精神障碍,如情绪抑郁,长期或短期生活不幸等。调查还显示,在15岁至30岁这个朝气蓬勃的年龄段,自杀成为中国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青少年抑郁症人群显得尤其令人关注,很多患者由于没有被重视、没接受正规治疗而产生轻生。在此许主任提醒,抑郁症与一般的情绪低落有本质区别,家长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病情。一般来讲,抑郁症会有三大主要症状,但只要发现了其中的两项就应当注意:
一是情绪低落无法排解,无论如何就是高兴不起来;
二是思维迟缓,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
三是表现为运动能力的抑制,总有疲乏感、浑身发懒、不爱活动等。
“抑郁已经不只是不开心这么简单,”许海丽介绍说,“不少有抑郁倾向的孩子都有对外暴力的表现,但一般很少为人所发现,因为他们实施暴力的对象不是同学、老师等外人,而是父母、兄弟姊妹,并且这一倾向不仅出现在男生身上,甚至被看成懂事乖巧的女生也有发生。”
家庭、学校及社会要合力制止
众所周知,青春期是抑郁的高发年龄阶段。这个时期,价值观、世界观都在形成,会有各种烦恼,在青少年承受责任、压力的能力尚未强化以前,这些烦恼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突发性事件,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