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青少年抑郁越来越低龄化

青少年抑郁越来越低龄化

2013-06-04  来源:新闻晚报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予压力过大;幼儿过早地长时间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整天面对电子屏幕,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和亲子沟通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现在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焦虑以及不良情绪等各种问题低龄化趋势的诱因!昨天,记者在相关医疗机构中采访时了解到,现在临床上儿童、青少年的不良情绪等问题逐年增加,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发病也出现低龄化趋势。专家呼吁,家长在重视孩子营养等成长发育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对于一些早期的异常信号,应及早发现。
  
   年仅10岁的明明(化名)白天在学校上课学习,一到双休日,就被妈妈带着从早到晚参加社会上的各种业余培训班,原本开朗乐观的他逐渐沉默寡言,对学习更是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兼心境障碍科主任汪作为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临床上前来就诊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以及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的小病人越来越多见。其中,年龄最小的才年仅10岁左右的小学三年级学生。除了有关抑郁、焦虑,以及不良情绪等问题之外,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因为学习不好,导致情绪问题,随之兴趣重心逐渐转向网络,甚至还出现了网络成瘾等,结果又加重情绪或学习问题,成为一种抑郁、焦虑或网络成瘾的“共病”。
  
   据介绍,这其中可能主要包括几大原因:一方面,现在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频繁、过度甚至长时间地接触电子产品,缺乏正常、必备的面对面的人际关系沟通,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此外,随着父母工作原因或家庭社会关系,现在不少孩子都是隔代抚养,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问题上,观点和想法也不一致。而随着父母离婚或单亲家庭等问题,孩子的情绪问题也可能未得到及时关注。汪作为副院长认为,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心理问题往往并非是孩子个人的问题,需要父母一起参与,甚至针对整个家庭的治疗。由于家长未能早期发现,或因病耻感不愿意正视面对,不少孩子来到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往往延误了及时治疗,初次就诊时就已是重症。
  
   汪作为副院长提醒,当孩子出现一段时期经常闹情绪、经常出现暴躁、烦躁等对立情绪,甚至是头疼、胃不舒服、厌学等早期症状,这些都可能是抑郁、焦虑或情绪问题的早期危险信号,家长在平时应特别注意,留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化等。同时,父母一方面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平时,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多锻炼身体。如果出现一些可疑的异常早期信号,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以便早发现、早诊断,避免延误病情。(记者 许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