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城镇化:莫把健康落在后面

城镇化:莫把健康落在后面

2013-03-11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叶龙杰 崔 芳 刘平安□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2%,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课题。
   不科学城镇化加重“城市病”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主委孙贵宝表示,2001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将城镇化单纯看做是城镇数量、城区面积、城镇居民人口的增加,不仅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使普通老百姓的城镇生活不是更加快捷、方便、舒适,而是更加拥堵、不便、难受。
   “城镇化的好处毋庸置疑,由于缺乏城镇化质量评价标准的约束,当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领域,理想和现实最大的矛盾就是资源承载能力与‘唯GDP论’的冲突。”孙贵宝表示,过度城镇化、虚假城镇化,人类活动强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带来的是生活成本提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地下水污染、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城市贫困等“城市病”的发生。“最近发生在很多城市的雾霾天气,更让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逐渐成为广大城乡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最终目标。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说,建设健康城市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制度层面加以推动。
   医疗医保亟待城乡统筹
   陈小平说,据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60%左右。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活方式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正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城镇建设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健康城市建设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减少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群的健康伤害,降低社会医疗费用总支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吉光表示,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仍然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特征,医保制度城乡分设、医保管理城乡分割,影响到医保的公平性和管理效率。
   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标志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其实质是从户籍制度的不平等走向社会公平,更需要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公平。
   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南省主委施耀中介绍,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没有参加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农民工比例分别高达86.1%、76.4%、83.3%、92%和94.4%。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2%,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35%。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配套的医疗卫生服务难以覆盖到这部分人群。
   赵吉光表示,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间、城乡间流动人口增多,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人数明显增加,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贯通、信息不共享、管理不统一,造成这些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关系难以接续,待遇无法衔接,看病负担由个人承受。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彭钊认为,城市医疗资源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稳定农村留守人员及避免患者拥入大城市看病,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医疗资源城乡分布失衡、供给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合理规划各县级医院布局,广泛建立帮扶关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