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近视手术安全但并非无风险

近视手术安全但并非无风险

2012-02-17  来源:健康报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上世纪90年代初,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引入内地,众多近视眼患者“借我一双慧眼”的愿望不再是梦想。在摘下眼镜的诱惑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接受手术。
   然而,最早将LASIK手术引进台湾地区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宣布不再做此手术,理由是经长期观察,他发现该手术存在并发症等风险。
   此举一时引起舆论哗然,可蔡瑞芳本人随后却宣称是“一场小小的误会”。但公众对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关注持续发酵,众多已经通过手术摘下或希望摘下眼镜的人开始犹豫,这个手术安全吗?
   无证据显示LASIK手术不安全
   “从LASIK手术本身来说,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证明其不安全。”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眼科学者指出。
   记者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于1994年开展LASIK手术,至今已完成8万多例。在国内较早开展LASIK手术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已完成近2万例。相关专家均表示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视力倒退情况的只占很小比例。
   蔡瑞芳的言论见报后,台湾眼科医学会2月14日强调,只要严格筛选病人及注意手术过程,LASIK手术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准分子激光中心副主任杨斌教授指出,近视矫正手术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路程,用激光作为切割工具取代传统的钻石刀,在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蔡瑞芳所描述的“利用雷射刀将近视病患角膜环切”、“以雷射刀切去下层角膜”等,指的是早期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早期的技术确有不成熟的一面,比如将角膜整个做个放射状切口,会导致角膜抵抗力差。
   杨斌从事角膜屈光手术临床与基础研究多年,并于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LASIK手术,是目前国内实施此项手术例数最多的专家之一,他还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杨斌指出,如今激光矫正视力的技术早已改进,设备也已更新到第五代。目前的飞秒手术精确性非常高,也更加安全可靠。
   台当局“卫生署”医事处处长石崇良强调,除非医生的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且经医学会的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卫生署”不会禁止这项手术,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未明文禁止近视激光手术。
   但技术相对安全,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据了解,卫生部出台了相关行业标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去年8月发布,今年2月1日起施行),对于人员和医疗机构均提出要求。比如要求从事这一手术的医生,要持有医用设备(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上岗合格证等。
   这一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近视激光治疗中心陈跃国教授指出,医生的手术能力是决定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医生驾驭激光机的能力和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两个方面。只有熟悉机器性能、手术技法熟练的医生才能顺利地完成近视激光手术。
   为何会出现视力倒退
   蔡瑞芳指出,他发现多名患者在术后一切良好,但手术多年后出现视力恶化的并发症,而且无法借由手术后戴眼镜来矫正视力。后来他发现,这些患者的共同特征是有慢性的眼部炎症。
   对此,陈跃国认为,早期手术中,对禁忌症的执行和术后的处理没有那么严格,这是造成问题的原因所在。比如患者本身就有慢性眼部炎症,本应挡在手术门外。陈跃国介绍,这是因为眼部炎症的侵害只会在角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层,但进行手术后因为角膜切口,让发炎物质浸润到内部组织,造成眼睛组织的破坏。(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陈跃国介绍,激光矫正视力手术有很多禁区,包括眼部活动性炎症、眼周化脓性病灶、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畸形、慢性泪囊炎等)、已确诊的圆锥角膜、严重干眼病、未受控制的青光眼和糖尿病、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未受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接受手术者即使没有这些问题,其自身角膜条件也是重要制约因素。陈跃国说,如果手术中央角膜厚度小于450微米,或预计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床厚度小于250微米,也是不可以手术的。
   此外,陈跃国指出,术后的注意事项也有很多,比如眼部保护、定期复查眼压、避免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生、避免进行可能会造成对头部和眼部撞击的运动项目等。
   LASIK手术后,最严重的损害是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指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但这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陈跃国介绍,除了已确诊的圆锥角膜不能接受手术外,一般建议术后基质床大于250微米,以减少圆锥角膜的发生。
   不是非做不可的手术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不是非做不可的手术。” 杨斌指出,“这个手术是在健康的角膜上动手术,而不是在患病的角膜上。”
   “以前网上质疑很多眼科医生就不接受这一手术,但是我自己做了,已经14年,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杨斌认为,这一手术的做与不做,与个体相关,不是必须要做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教授周激波说,眼科医生因为精细手术的要求,对近视度的要求比较高。从职业需要讲,眼科医生最好有300度的近视,这样工作起来才比较方便。而眼科医生往往在40岁时左右,技术和经验才走向成熟,如果摘掉近视眼镜,这时可能就要戴上老花眼镜,从这个角度讲,眼科医生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必要性也不大。
   然而,近些年来,各种激光矫正视力的广告铺天盖地。一位专家透露,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手术费用在5000元左右,而飞秒激光手术要高一倍,要过万元。“不排除因为经济利益,某些医生选择对患者隐瞒详细信息。”这位专家指出,将不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领向了手术台,才是真正风险所在。
   专家指出,大范围开展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只是近几年的事,手术短期内的效果可以评估,但长期效果如何并未得到证实,可能需要几十年的跟踪随访、总结分析。
   蔡瑞芳对这一手术提出的质疑提示,有关学者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投入研究,包括是否影响对患者罹患青光眼的诊断、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是否增加等。
   然而,记者了解到,虽然全国已完成50万例以上的LASIK手术,但在各大医院,长期随访机制还处于空白。
  
   链接
   激光作为切割工具取代传统的钻石刀,为近视手术带来质的飞跃。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PRK利用准分子激光的特性直接对角膜光学区进行切削,早期的手术有显而易见的弱点。
   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这种手术是利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采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屈光性切削,然后将角膜瓣覆盖回去。由于角膜变薄,焦距变短,从外进来的光线就可精准对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因为有角膜瓣这个保护层,术后反应小,病人疼痛轻,视力恢复也较快。
   在LASIK手术基础上,又出现了飞秒LASIK技术。LASIK使用机械刀片切割角膜瓣,切割时有一定误差。而飞秒LASIK实现了无刀手术,精确性更高,也更安全可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