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主因 专家提健康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主因 专家提健康生活方式

2011-12-31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赵敬菡)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占全国总死亡人数已接近1/2。如不加以防治,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还将再增加。专家提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根源之一。
   昨天,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指出,该研究会成立后,将加强医生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生的培训。此外,还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病因疾病,由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等。人群胆固醇总体水平的迅速攀升是近三十年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
   胡大一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累及全身的血管,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走到疾病的终末期时,患者可能出现脑部、心脏、肾脏等多个部位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视,有效控制致病因素,控制血糖与血压,进行无创、早期的检测,从而干预并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主任赵水平说:“经过合理防治可以延缓和阻止病变进展,甚至可使之逆转消退,患者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缓慢进展的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患者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然而,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仍需大量的科研和实际工作,任重而道远。”
   据介绍,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会隶属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将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开展以下工作:科学研究的设计、立项、实施;专业医学教育;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大众医学知识宣传等。研究会将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领域发挥科研、教育、交流、宣传的全面功能,成为提升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水平的核心力量。
   延伸阅读:
   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和吸烟,不仅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研究显示,70%的总心血管事件、80%的冠心病事件、90%的新发糖尿病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而改善饮食结构和坚持中等量运动可以使血胆固醇水平下降20%,糖尿病风险减少30%-50%,体重下降5%-10%,血压下降4-9mmHg。
   1、平衡膳食
   每天应摄入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少于300mg/d,食用油少于25-30g,每日饮水量1200ml。
   限制饮酒。每日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钾盐摄入≥4.7 g/d 。
   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连续2天不运动
   推荐每天快步走>6000步,速度是每分钟100步。
   3、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24mg/kg2
   4、戒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