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基本药物不等于药效差

基本药物不等于药效差

2011-11-23  来源:人民网

开栏的话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实施一周年了。一年间,各地有过哪些探索,有没有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不是卡住了药价虚高?有没有降低药费造福病患?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见解“基本药物这一年”。
   在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全球多数国家(包括中国)认可了“基本药物”的概念:那些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药品。设立基本药物概念的初衷是缩小从药物创新中受益的人与使用不到这些药物的人之间的差距。
   从那时起,基本药物的概念一直非常有意义,而且与时俱进。如今,各国基于三大原因推行基本药物概念:
   原因之一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在卫生总费用中,药物通常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没有医疗保险或保障水平不足的家庭来说,药物支出成为贫困家庭最大的开销之一,进而加剧了贫困。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通过实施基本药物计划来保证这些药物在贫困人口当中的可及性。
   原因之二是合理使用。世界各国,无论贫与富,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着成本效果好的药物使用不足以及不必要的药物开得过多的共同问题。患者若不使用具有成本效果的药物,就会延长病程,耽误工作或上学时间。医疗费用不仅包括药品价格还取决于开药品种多少。花钱买不必要的药物导致用于其它重要商品或服务——如教育、食品和衣服的资金减少。
   原因之三是质量与安全。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确保质量和安全,这是遴选可供上市药物的第一步。消费者和患者是无法判断医疗产品生产的质量与安全的。不合格的生产会导致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因此,消费者不得不依靠药物监管部门批准制度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力量。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抗生素、激素和注射剂型药物的使用量较大。消费者对可能不必要、价格昂贵以及对健康有潜在危害的药物需求很旺。人们将基本药物误解为“廉价”药物,而没有将其视为物有所值的药物。
   公众对非专利药物、基本药物的认识和认可以及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建议开展可持续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意识,减少对不会带来额外健康益处的药物的需求。消费者应弄清基本药物目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使用基本与安全药物,这些药物对常见病是最有效的。需要建立公众对实施过程的信任,向公众保证实施这项政策符合最大的人民健康和福利利益。
   基本药物概念要因地制宜地灵活实施。中国实施的各项政策保证了人们可以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产生了良好的结果,提升了公共利益,目前必须继续加强实施,保证改革在中国全社会实现最佳的健康结果。
   (本报记者 李红梅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