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一体化设计 海南用"3个圈"破解看病难题

一体化设计 海南用"3个圈"破解看病难题

2011-11-08  来源:健康报网

编者按: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卫生领域投入不足等原因,“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特别是2009年“医改”以来,海南省加快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创造了提前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提前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省覆盖、惠民医院、亮睛工程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中心的建成和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打造,让海南群众“重病不出岛”,“一般病不出县”。即日起,人民网海南视窗将陆续推出海南“医改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海南“医改”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
  
   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口11月8日电 (记者毛雷、通讯员刘泽林)“大病不出岛,一般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这是海南医改的方向。近年来,依据全省地理特点,海南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加快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市县医院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改进技术和服务。今天,困扰海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化解。
  
   打造一小时三级医疗服务圈,实现“重病不出岛”
  
   10月底的一天,72岁的符气电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康复治疗。为他成功进行了脑垂体瘤微创手术的医生是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夏鹰博士,曾是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2009年7月被引入海口市人民医院。
  
   脑垂体瘤微创手术属国际领先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以前,脑垂体瘤患者需要开颅治疗,住院2个星期,花费4万多元,海南许多患者选择了出岛治疗。现在,通过“从鼻子走微创”的手术及实施国家卫生部规定的临床路径,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脑垂体瘤手术患者的医疗费用降至25000元左右,同时住院时间则缩短至一周。
  
   以“大病不出岛”为主要目标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海南省“医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南将全省规划为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五指山“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中心,每个区域中心至少有一家三级医疗机构,依托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最终实现“一小时三级医疗机构服务圈”和五大区域中心辐射全岛的格局。
  
   作为琼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海口市人民医院是海南“医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随着投资8亿元新住院大楼和投资1.3亿元的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的建成,该院配置了国际先进的飞利浦256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3.0T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数字乳腺成像机、SPECT(核医学)、西门子FLASH双源CT、DR(数字平板X线机)、CR(计算机成像X线机)等,医疗设备总价值已达到5亿元人民币,有效缓解了琼北地区病床紧缺、人民群众住院难题。同时,海口市人民医院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急救、危重病医学部、神经外科、骨科中心等学科成为国内叫得响的品牌,该院在生命禁区开展的颅脑“锁孔”手术、肝癌半肝切除、高位胆管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及支架术等手术,填补了一系列省内空白,有些技术还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得益于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琼南区域医疗中心的三亚市人民医院,近两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床位从200—300张骤增至600张。三亚市人民医院院长姚震坦言:“政府支持我院建设琼南区域医疗中心和公立医院改革,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今天,三亚市人民医院每天住院的病人在550-600人,几乎占满了三亚市人民医院的床位,开展的“连体婴儿分离术”、“心脏杂交手术”等手术还开创了海南的先例。来自三亚市医保部门的数据表明:以前,三亚市人民医院的转诊率超过25%,现在已不足10%,这意味着更多的危重病人不再远赴海口或出岛,而留在三亚治疗。
  
   同时,记者在海口市人民医院采访中还了解到,海南琼北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范围不仅覆盖了整个琼北地区,还覆盖了包括湛江在内的广东雷州半岛地区。“现在已经有不少湛江、徐闻等地的病人,专门来到我们医院治疗。”海口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是“大病就出岛”,现在还有外省病人“逢大病就入岛”。
  
   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一般病不出县”
  
   在海南西部的儋州市,农垦寻大医院肿瘤内科虽然成立才1年多,但在琼西地区已名声在外。
  
   2010年5月,农垦那大医院引进肿瘤学硕士吴进盛担任科主任,他改变了患者在不同的科室进行放疗、化疗等手术的做法,侧重整体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该科患者从成立时的只七八个人达到了现在的40多人,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实现“一般病不出县”是解决群从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其关键在县级医院建设,这也是医改的重头戏。近年来,海南积极建设的县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网络,始终把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借助医改之力,海南县级医院的实力得到明显加强。
  
   海南省卫生厅白志勤厅长说,县乡村一体化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网底不完整、不牢固的问题,摸索出一条“有医看病、治得起病、能治好病”的新路子。
  
   在这条充满了荆棘的探索之路上,海南各地因地制宜,走出了不同的路子,但根子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良好的医疗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在乐东黄流镇,海口市人民医院与乐东县合作,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在黄流镇建设了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常年选派高级医师和医疗骨担任医务和业务学科带头人,这是目前海南唯一建在乡镇服务农村的县级人民医院。该院还对口帮扶琼中县人民医院、定安县雷鸣镇卫生院,将先进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偏远和贫困地区,改善了当地的就医条件。
  
   三亚市人民医院已与三亚市冲坡卫生院及崖城卫生院建立了合作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派出8名医疗骨干开展技术支持与指导,使基层就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比如,崖城卫生院原住院量仅为6床每日,现日均住院量达到了40床每日,增长了6倍以上。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三亚市人民医院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惠民特征。比如,门诊人均处方费用下降到120元以下,意味着患者看病花的钱更少。人均住院天数下降到9.2天,意味着更多的病人可以住院治疗,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医药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比例也下降到40%—42%左右。
  
   有了县级医院“龙头”强有力的带动,也就为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提供了可能。海南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15分钟服务圈”。这意味着海南每3万—10万名常住居民或1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有1家标准化社区卫生中心,并可根据规划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服务网络。
  
   在海南澄迈县广大农村,“15分钟服务圈”意味着“3公里的服务半径”。据澄迈县卫生局黄少兰局长介绍,澄迈县和东软集团签署合作,投资1200万元,按3公里服务半径,在全县176个行政村的216个卫生室、2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安装了这样的系统。
  
   由于健康监护一体化机集健康监护、健康检测、健康信息查询、远程医疗协助、健康检测数据传输等功能为一体,除远程会诊外,还可免费为村民检测心电图、血糖、血氧、血压四项生理指标,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还可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常见病的患者提供初步临床判断依据,使疾病防控关口前移。
  
   这样的健康管理平台,保证了全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大幅降低了居民的体检和医疗费用,使小病不出村、急难病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澄迈已为全县5万多农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了50%。海南省卫生厅白志勤表示,健康信息化“澄迈模式”很快将在全省推广。
  
   据了解,目前,村卫生室已经覆盖全省96%的行政村,到今年底,将实现100%覆盖。
  
   强化基本医疗保障,破解“看病贵”难题
  
   “每天都有30到40个病人在这里看病,村民一般的小病都在这里看。”澄迈县福山镇敦茶村卫生室行医35年的乡村医生李开义对记者说。“这里看病让人放心。”10月26日,一名给怀里抱着的婴儿看病的妇女微笑着告诉记者。
  
   对村民们来说,在敦茶村卫生室看病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这里看病便宜。卫生室的药100%都是国家基本药物,不允许加价,普通的感冒也就花个几块钱,多一点的花十几二十块钱,按照澄迈县的新农合政策,敦茶村卫生室医药费的40%可以报销。本来就低廉的医药费,去掉公家报销的部分,农民自掏腰包的部分就更少了。加上卫生室可以适时结算医药费,村民们觉得很方便。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到2010年12月1日,海南省实现了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非政府办91家医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以前看病每次要花150多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后每次花60多元就够了,这是一项好政策。”10月26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南阳卫生院,文昌市南群坑龙村64岁的韩月英阿婆,说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吝赞美之辞。
  
   连日来,记者在海口、文昌、琼海、三亚、五指山等市县采访时,发现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称赞有加。
  
   这几年,海南新农合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农民保障和受益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民参合积极性,全省超过98%的农民健康得到新农合的保障。据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新农合门诊和住院次均补偿分别达到17元和2567元,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基本医疗保障给力的政策导向、便宜的医疗费用、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诊疗服务,使处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底层的卫生院,获得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医疗机构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也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在政策和资金上的不断倾斜。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9年7月20日举行的海南省五届省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上,时任海南省省长、现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掷地有声的指出:“要结合中央要求和海南省情,力争海南医改工作在某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2010年海南卫生总费用70亿,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按照国际旅游岛战略定位,海南省于2009年启动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海南省经济社会、卫生事业发展、卫生服务需求三方面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场调研,撰写了《海南省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现状研究报告》等6个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岛即一城”顶层设计理念和“大卫生”观念制订了《海南省区域卫生规划》,并力争在5年内投入约148亿元,实现“人口小省、卫生强省”目标,全面破解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