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江苏率先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人均寿命将达77岁

江苏率先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人均寿命将达77岁

2011-11-08  来源:健康报网

“罗志军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幸福,把民生幸福作为江苏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重要标志,是报告一大亮点。江苏的蓝图谋划与老百姓需求紧紧贴在一起。”省卫生厅党组书记王咏红代表说,健康是幸福之本,江苏将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政府主导、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价格合理、覆盖城乡居民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老百姓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能方便看病。 本报记者于英杰文 吴俊摄
   报告原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未来完成时
   三项硬指标为江苏人健康保驾护航
   王咏红代表说,罗志军书记在报告中明确,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构建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在内的“六大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这为江苏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指明了方向。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就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王咏红说,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老百姓对生命健康更加关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如同井喷一样爆发,去年全省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数均增长10%左右,这种需求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省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率先建成政府主导、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价格合理、覆盖城乡居民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进程中,江苏医疗卫生领域主要有三项事关民生幸福的硬指标。
   “一个是人均期望寿命,目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75.32岁,五年后将要达到77岁,这意味着,江苏居民的寿命会延长1岁多;再通过五年努力,到2020年时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岁。另一个指标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到2020年要达到98%以上,目前,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已超过95%。再就是千人拥有医生数,到2020年,每千人中要有2.3名医生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全省千人拥有医生数1.64人,这方面差距稍大。”王咏红认为,通过努力,这些指标都应该能实现。
   现在进行时
   完善“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目前,江苏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提高民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少得病
   五年内每县建一妇幼保健院
   王咏红认为,必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预防减少疾病发生,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
   按计划,到今年底,全省落实人均不低于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保证群众免费获得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开展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对36万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等项目。到2015年,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健全,9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每个省辖市建成1所三级妇幼保健院、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所妇幼保健院。
   方便看病
   五年内六成以上群众建电子健康档案
   我省将借助现代手段,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到2015年,我省60%以上城乡居民建立健康卡和电子健康档案,所有三级医院和50%以上的二级医院为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数据库。
   王咏红说,在此期间,我省还将大力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把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降下来。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推动将村卫生室纳入实施范围,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切实减轻老百姓的用药负担。
   看得上病
   五年内社区卫生中心要全覆盖
   近年来,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薄弱环节。王咏红说,今后我省将把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实现居民看得上病,并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在农村,今后每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按每个行政村或三至五千人规划建设一所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强县级医院建设,选择15个县级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确保到2015年,全省每个县(市)建成一所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的县(市)级医院,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
   在城市,每个街道或三至十万居民有一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5年,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社区门急诊人次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45%以上。
   王咏红说,对公立医院,今后几年全省总数原则上不再增加。各省辖市政府主要办好1—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院,并对专科医院在投入政策上进行倾斜。
   看得起病
   五年内20种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0%
   今后五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保障水平将继续提高,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王咏红告诉记者,目前,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最低筹资标准已提高到230元。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受益水平上。
   首先,推动建立新农合筹资动态增长机制,力争到2015年,最低筹资标准不低于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并高于国家最低筹资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医保筹资水平差距。全省统一新农合补偿基本规则,以市为单位统一新农合补偿方案,将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
   同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收费项目调整,推进门诊基金总额预付制和按病种付费改革,规范医疗行为,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到今年底,力争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
   此外,针对造成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肾透析、重性精神病等重点病种,我省将开展大病保障试点。到2015年,我省将选择不少于20种重大疾病,结合医疗救助,将报销比例提高到90%,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看得好病
   今年起所有新医生必须接受全科培训
   “老百姓患病后,不光有地方去看,而且还要看好,这就有赖于我们培养领军人才和全科医生。”王咏红说,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高低是看好病的关键,我省正着力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战略,建设10个在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30个重点学科(实验室)、培养造就50名医学领军人才和50个创新团队,培育150名医学重点人才,建成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从今年起,所有新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接受全科或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培训,使每个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为在岗人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年内培训4000名基层卫生人员。安排每个城市社区卫生中心至少2名骨干医生,前往省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接受“转岗培训”,安排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4名骨干医生到县级医院接受“务实进修”。实施县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以上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