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野外活动中事故的处理

野外活动中事故的处理

中暑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树荫下等凉快的地方。让病人躺下,解开衣服,或用冷水毛巾擦身,或边用酒精擦身边用口吹,促使酒精快速挥发散热。患者想喝水时可以给凉开水或盐水。重症中暑出现抽搐者,应马上叫救护车送医院。
  
  晒痛
  皮肤被晒发红并出现疼痛时可用冷水毛巾敷在患部,直至痛感消失为止。也可以涂上防晒油脂。出现水泡时,不要去挑破,用冷水毛巾敷着去医院处理。
  
  游泳中小腿抽筋

游泳者发生抽筋应马上上岸,把脚伸直坐下,反复用手捏住大足趾向后拉,并按摩小腿肌肉。如不能上岸的话,应吸着气,让背浮起在水中做上述动作。
  
  冻伤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冻伤的症状有: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山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注意:冻伤后不能用火烘,或用热水洗,也不可以按摩患部。

误饮了毒水
  
      要以手指挖喉,引起反射性呕吐,迅速让病人吐出毒水。如果是毒性强的毒水,应马上送医院灌洗胃肠。
  
  接触性皮炎斑疹

当接触某些物质而致皮肤出现奇痒、红肿时,要赶快离开引起过敏的物质,并用水清洗患部,马上更换衣服。红肿厉害时,可以涂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容易引起斑疹的物质有:化妆品、染发水、涂料、野漆树、银杏树、洗涤剂等。
  
  晕车

调换到晃动轻微的位置,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解开衣服,想吐时以吐出为好。可吐入塑料袋中。晕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所有要尽量分散晕车者的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以服用药物来防止。

便秘

生活环境改变,很容易引起便秘,应尽量保持每天定时排便,并尽快适应野外厕所的使用。

被毛虫刺伤

被带有毒腺的毛虫刺伤后,伤部即变红肿,并有痛感。可用手挤出毒汁,并用肥皂、自来水擦洗干净。

被毒蛇、昆虫咬伤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些氨水或牛奶。
  
  骨折

  骨折或脱臼时,应用于夹固定后再用冰水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外伤出血

在野外旅游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还要争怪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
  
  食物中毒

野外旅游途中,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时,除了会腹泻、腹痛之外,严重的还伴有发热或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食或盐茶水(冲泡浓茶加盐)、或者亦可以手指探喉催吐将腐败食物呕吐出来。

防蚂蝗

  水蛭又叫蚂蝗,丛林中水蛭极多,这种动物虽不传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体力衰弱,并且叮咬处往往流血不止,容易发生感染。蚂蟥的种类很多,有生长在阴湿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蚂蟥,也有生长在沼泽、池塘中的水蚂蟥,还有生长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蚂蟥(幼虫呈白色,肉眼不易发现)。蚂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当于它体重2~10倍的血液。同时,由于蚂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时,人往往无感觉,当其饱食离去时,伤口仍流血不止,常会造成感染、发炎和溃烂。
  
  预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8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和蛇类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靠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水蛭叮咬,如有水蛭应及时除去。
  ·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水蛭。
  ·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水蛭叮咬的处理

  ·水蛭叮咬时切勿用力硬拉,这易使水蛭口器断留在皮下并引起感染。可在叮咬处附近拍打,将其震落。
  ·可用肥皂液、浓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也可用烟汁、石灰水等撒在水蛭身上,或用柴火烤,使其松脱,也可用刀子将其刮下。实在无法时,让它吸饱血自然就脱落。
  ·伤口如不断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于伤口上,或用嫩竹叶捣烂后敷上。

蜈蚣、蝎咬伤的救治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失温

造成失温的原因为: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有:感觉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映迟钝、性情改变或失去理性、脉搏减缓、失去意识等。

  患者已死亡,应立即施以急救处理。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移至温暖的帐篷或山屋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可让他喝一些热而甜的饮料,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躺着。可给与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更术,并尽快送医。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雪盲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因为双眼暴露在雪地中,没有墨镜保护的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是艳阳天在雪地中活动,在数小时之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雪盲的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砂,眼睛发红,经常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张开眼睛等,若发生雪盲,可施行以下的急救措施:

  以冷开水或眼药水清洗眼睛,其次,以眼罩或类似物(干净之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尽量休息,避免勉强使用眼睛。若有必要,送医处理。雪盲的症状通常需要5~7天才会消除。

动物防范兽类

  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正视它的眼睛,让它看不出 你下一步的行动。 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动发动攻击,这样会暴露自 己。 不要背对对方,在自然界中这样做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

  面对对方,慢慢向后退。同时不能让它看出你想逃跑 (自然界中某些动物后退的时候表示它准备发起攻击 ,兽类都知道这一点)。如果它跟进则应立即停止后退。

  注意:后退时一定要以匀速慢慢的走,即使对方没有 跟近也不要快跑--这是野生动物的天下,它可以轻 易的追上你,当你快跑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

  尽可能不要上树(除非它没有发现你,或者你自信后 援小组能及时赶来。),上树等于自断退路,兽类善于等待。 如果它不认为你是食物,并且发觉你不会对它造成伤 害,观察一下之后它就会离开。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它明白这两点。

  经常听到有熊闯入营地的事,这是因为以前有人用自带食物喂熊,后因此举危险而被禁止。但熊可不知道这一点,它仍然以为您的野营饭盒是为它准备的,于是大饱口福。 要说明的是:熊不会主动伤人,在它眼里人并不好吃。 ① 一般只在两种情况下主动袭击人类: 你站在母熊和小熊之间(母子问题); ② 你站在熊和熊的食物之间。 所以当你在有熊出没的地方行进时,最好在身上带上铃铛,一路上吹口哨,熊能听见,知道是(可怕的)人类来了,会躲开的。

  但一定要记着: 童话寓言说的“趴地上装死”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真的有人试过,结果是:他在给熊扇了一巴掌,并少了一大块头皮之后 一跃而起大叫一声然后爬到树上去了。当然,在他爬树的时候 熊也没闲着------它被那一声惊吼给吓跑了。

一般来说狗都很可爱,只要你不去惹它就不会咬你。但疯狗除外。当你在路上看见有垂头丧气、伸出舌头的狗时,请远离它。

  当给狗追时,马上蹲下,并捡起石头扔过去。实际上你只 需要紧记“蹲下”即可,不管有没有石头都蹲下。狗马上就会 跑开。(警犬除外。^-^)

  狼是最危险的动物。一头狼并不危险,但是,狼大多是群 体活动。如果在行进中发现只有一头狼,千万不要轻视它,特 别是当它远远跟随的时候--狼很少独自发起攻击,当它认为 不能独立获取猎物时,会通知其所在群体,并远随猎物之后, 在路途中留下记号,吸引更加多的狼加入,入夜时分即会发起 攻击。 当发现有狼跟随时,尽快回到公路或安全营地。狼怕火, 可以利用这一点脱险。千万不要想着把那只跟随的狼消灭即可 脱险,相反,这样只会引发狼群的仇恨,当狼群想复仇或想救 援被捕捉的狼时,会召集其它狼群(直到它们认为有绝对实力 获胜为止)一起进攻,这时,火也无法让其退缩。

古印第安部落流传这样一个忠告:千万不要无故伤害野生 动物,大自然是它们的天下,自然界同样有着“法律”,狼就是它的执法使者。

  打草惊蛇是常用的办法,在一些潮湿的草丛、林间及灌木丛里,或者大雨前后,都是蛇出没的地方和时间。不论是否有蛇,都应拿一根棍子,边走边打草,使蛇惊吓而逃。在营地扎营时,如果有防蛇的必要,应当带上一些雄黄粉之类的驱蛇之物,将其撒在帐蓬或者营地四周,可以避蛇。如果蛇已被惊动并且立起前身准备攻击时,大家不要惊慌,要原地不动,慢慢地拿出手巾之类的东西,抛向别处以将蛇的注意点引开,随后,要么用带叉的长棍灭之,要么避开。

蚂蟥

  蚂蟥分旱地蚂蟥和水蚂蟥等多种。旱地蚂蟥一般生长在潮湿、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动在道路边的草丛上。人经过时会惊动它们第一个人往往无事,后面的人一不注意就会被它的吸盘“粘”住,并很快爬到皮肤上。

防蚂蟥,有两种办法 : ① 一种是防范,即将裤脚扎紧,撒上点风油精,在腿上、手上涂一些万金油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在蚂蟥多的地方区,还要不时地察看(挽开裤袖)。 ②一种是斗争,即干脆挽起袖子(手和裤)^_^,让皮肤暴露出来,旦有蚂蟥叮上就很容易觉察(蚂蟥一般是深褐色),这时大胆地用手将其扯下来(用指甲掐或烟火烫),再用手将它捏在手中搓弄,直至干死。

保证野外活动安全的十条

1.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2.注意天气预报。
  3.适时添加衣服。
  4.避免过于疲劳。
  5.尽量有规律地进食,并注意饮食卫生。
  6.充足睡眠,注意温度、姿势等。
  7.排便最好在早饭后进行。
  8.注意个人卫生,如不能洗澡,也要擦身换衣。
  9.保持集体友爱,互通信息,相互帮助。
  10.一旦发生事故,果断处理,切莫相互埋怨而耽误了抢救时机。
  
  把握身体情况的三要点

1.出发前每人应介绍自己的健康状况,如脉搏、体温等,核查后出发。
  2.注意脸色和表情等,如脸色不好,眼睛充血,打嗝过多,要马上向带队者报告。
  3.要注意过于沉闷和过于兴奋等精神方面的变化情况。
  
  避免危险的六个方面

  1.夜晚不要单独外出。
  2.不要靠近山崖、河边,以及火山口。
  3.不要在生疏山头上玩得太久,天气突变时,应找安全地方躲避。
  4.身体不行时,不要硬撑赶路,应暂时休息。
  5.出现迷路时要冷静判断,千万别慌不择路,乱跑乱窜。
  6.准备好紧急联络的方法等。
  野外急救守则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
  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1-12 中国公众健康网原创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