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豆芽

豆芽

[别名]
  黄豆芽
  [分类与属性]
  豆芽就是用干大豆,一般是黄豆,也可用黑豆或青豆,经水浸泡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让其发芽。大豆经发芽后,其中的化学成分起了变化。随着发芽时间的增长,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总糖,还原糖含量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并且,引起腹胀气的棉籽糖、水苏糖等被分解或降低了。同时,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大豆中的植酸被降解,减少了影响大豆矿物质吸收的因素,使其中的钙、磷、锌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维生素的变化更是明显,其中发芽两天后、胡萝卜素含量达到原大豆的14.70倍,维生素E是原来的6.40倍,维生素C变化最大,原大豆中没有维生素C,发芽后增加了7.32倍。豆芽中还新产生许多植物化学物质,如叶绿素等,具有较强的预防直肠癌和其他癌变。此外,影响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通过发芽后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大豆在发芽过程中,使营养物质起到奇迹般的变化、因此,豆芽菜可为深冬、初春的缺菜季节,或海上、沙漠地区提供营养丰富的蔬菜。
  [食用方法]与[合理搭配]
  豆芽可以炒或煮着吃,烹调方法与一般的菜豆类相似,如四季豆、豇豆等。由于发芽后豆芽中含有较多的游离氨基酸,因此,烹调后比较鲜,一般应少放味精。
  [适用人群]
  豆芽中含嘌呤较多,因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慎食豆腐。因豆芽中含有效多的钙、镁,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的病人不宜吃,因四环素遇到钙、镁会发生络合反应,影响四环素在体内的作用。
  孕妇、乳母、未成年人应适量选择豆芽。此外,肾脏功能不良者也不可多食豆芽。
  [注意事项]
  豆芽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物、红血球凝集素等,它们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当豆芽没有煮透时,不易破坏。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1-12 中国公众健康网原创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