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 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流脑”的传染源主要是鼻咽部携带脑膜炎双球菌而本身不发病的带菌人群,他们大多数为短期间歇带菌,只有少数为慢性长期带菌。由于带菌者无症状,所以对正常人群威胁极大。在非流行期,居民的带菌率为3%~10%,当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就可能发生流行,而在流行期间人群的带菌率可高达50%以上。
  “流脑”患者从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到发病后的10天内均具有传染性。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因此,居室拥挤、人口稠密、空气不流通等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流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到次年2月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5月下降。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7~9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在感染的人群中,约60%~70%的人成为带菌者,其中30%的人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1%有典型的流脑症状。中小城市、城镇发病较多,山区、农村易暴发流行。
  传播途径: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就地隔离和治疗是十分关键的措施,一般应隔离到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对与患者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7天。对健康带菌者及恢复期带菌者,应给予磺胺类药物治疗,连续3天。对流行期疑似病人,如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者,应连续治疗5天。
  注射流脑疫苗可减少脑膜炎双球菌在人群中的传染,抗体至少可维持10年,保护率可达80%~90%,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的6个月~15岁的人群。若在多年未曾发病的山区及海岛出现“流脑”流行,全部人群均应接种疫苗。接种后5~7个月血清抗体上升。但因病原菌发生变异可导致预防失效,所以主张周期使用A群和C群多糖菌苗预防。
  春季为流脑的高发期,许多人去防疫站接种流脑疫苗。但接种疫苗要先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盲目接种。
  以下人群不宜接种“流脑”疫苗:
  ①目前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②有癫痫病史的人和精神病患者;③有高热惊厥史的人;④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⑤过敏体质,如必须接种,则应在医生监护下接种疫苗; ⑥急性传染病如活动性结核及发热者。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并不是进了保险箱,“流脑”疫苗使90%~95%的人群得到免疫,故注射了疫苗极少部分人还是有被传染的可能。
  药物也能预防“流脑”
  药物预防“流脑”也可有效地防止传播。国内流行仍以A群为主,由于A群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较敏感,对发生“流脑”的集体单位所有人员以及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预防。对磺胺过敏者,可用利福平或米诺环素,但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流脑”流行期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等弱点,因此预防流脑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另外,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和探亲访友。
  预防:
  (一)早期发现病人 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病人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加强对疫情单位和地区的疫情监视,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对上感、鼻咽炎、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的疑病似病人均应给予足量的磺胺嘧啶治疗,疗程5天。
  (二)菌苗预防 我国普遍采用A群夹膜多糖菌苗预防接种,保护率达90%以上,副作用少。流行前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25~50mμg,接种后5~7天出现抗体,二周后达到高峰。国外制备A群,C群或A~C群双价高分子量多糖菌苗,一次皮下注射50μg后可获得杀菌抗体,使发病率减少90%。但B群菌苗迄今尚未研制成功。
  (三)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取磺胺药作预防。对于某些有本病流行的机构团体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成人每日2g,儿童75~100mg/k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共3日。有人主张在耐磺胺药地区口服利福平,成人0.6g/日,儿童10mg/kg/日,连服2天。利福平预防作用好,但易产生耐药性。也有主张利福平与二甲胺四环素合用,可使带菌率降至零。其次可用2~3%黄连素、0.3%呋喃西林液,1:3000杜米芬,0.25%氯霉素液滴鼻或喷喉。每日2次,连3日。亦有人主张对A群流脑密切接触者,可采用头孢噻肟三嗪一次肌注射。方法简便,效果优于利福平。
  (四)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减少大型集合和大的集体活动,居室开窗通风,个人应勤晒衣服,多晒太阳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1-12 中国公众健康网原创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