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心悸

心悸

  别名:心悸病

概述

心悸又称心悸病,属内科疾病的心系疾病。发生时,患者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自觉惊慌不安,不能自主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病因

中医认为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该病。
  

症状

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症见心烦心悸、口苦失眠、多梦易惊、面赤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志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面红目赤,狂躁谵语,痰黄稠为痰火扰心。
  

诊断

1.病史、诱因、症状及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仔细进行体检外,一般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作超声心动图、X线胸透或摄片、抗“0”、T3、T4等检查,以助病种的鉴别与证候的辨别。
  2.心悸为突出表现
  而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3.心脏常见病
  (1)青少年严重心悸,患心痹、心痒等病的可能较大。
  (2)中老年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加重,兼喘咳咳痰,常见于肺心病、心衰;兼眩晕头痛,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为支饮。
  4.其他致心悸疾病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时常有心悸症状,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治疗

1.心虚胆怯
  证候: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主方:安神定志丸加减。方药:远志、石菖蒲、茯神、茯苓、朱砂(冲服)、龙齿(先煎)、党参。
  2.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头晕,动则尤甚,健忘,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3.心阴亏虚
  证候: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梦遗健忘,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主方: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药: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云苓、五味子、远志肉、桔梗(天王补心丹)。
  4.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怔忡善惊,多梦失眠健忘,神志迟呆,自汗,胃纳不佳,脉细而弱。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方药:桂枝(去皮)、甘草(炙)、牡蛎(熬)、龙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人参、附子、青黛(参附汤)。
  5.心脉瘀阻
  证候: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6.水饮凌心
  证候: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治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主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药:茯苓、桂枝去皮、白术、甘草炙。
  7.心阳暴脱
  证候:心悸,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质淡白,脉微欲绝。治则:回阳固脱。主方:参附汤加减。方药:人参、附子、青黛。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7-02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